个人信息

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
姓名: 倪世东
领域: 人力资源  生产管理  运营管理  企业文化  品质管理 
地点: 广东 深圳
签名: 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经营管理服务,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。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79
  • 博客访问:32697

专家文章

TOC工作法 2018-10-18

标签:

 假如我们有一项复杂的工作,先后经过“ABCD”四个环节,我们一般有四种处理方法:

第一种是“跟着感觉走”:先做A,感觉差不多了,再做B,到了C时,想一想还有时间吗?有时间就把CD这两个环节做得细一点,没时间的话,就粗一点。这种方法的缺点很明显,时间紧的任务,AB的大量努力到了CD环节就被浪费了;相反,时间宽裕的话,AB的工作布局就太小,常常会制约CD环节的工作。

 

第二种是“跟着兴趣能力走”:我知道自己对C这个环节最感兴趣,A环节的能力最强,我就先干AC。最后的结果很明显,AC环节的成果,在BD这两个环节,被大量浪费——种下的是龙种,收获的是跳蚤

 

第三种“全局考虑法”:先规划一下ABCD四个环节的占用时间,再按计划执行。

这个方法肯定比前两个好,但它也有问题,通常我们在计划时会忽视最弱的环节的瓶颈,在执行中又容易在优势环节上超过预算时间,最终的成果还是受制于“瓶颈环节”。不就是“瓶颈”吗?我改,我改,我改改改···

 

第四种方法“强攻瓶颈法”,在“瓶颈环节”安排大量时间,突破“瓶颈”产能,行不行?

可惜啊。我们想一想,既然是“瓶颈”,说明此处的工作效率一定很低,把大量时间花在效率低的环节,会有好结果吗?

如果借鉴TOC工作法,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:

第一步,根据经验,我们先判断B是瓶颈环节,一切流程都要围绕“提升B的效率”来进行;

第二步,看看B环节的工作方法有没有优化的空间,而不是花更多的时间到B环节; 

第三步,分析AC这两个环节,尽量找出不需要通过B,直接到D的工作量,以减轻B环节的压力。 

第四步,再看看B环节的工作,有没有可以在ACD环节直接解决的? 

第五步,评估工作目标,再根据此目标评估B环节应分配的合理工作时间——因为瓶颈部分的工作质量,决定了最终的工作质量。在保证任务能完成的前提下,剩下的时间分配给其他环节充分发挥。 

第六步,进入执行环节后,还要观察整个流程,不要因为B环节用力过猛,导致瓶颈转移到了ACD环节,这也是TOC工作法的重要衡量指标——注重流量的平衡。

此外,我们平常喜欢先做完A,再做B,但TOC有“多批次通过”的建议。所以,我们应该在A的一部分成果出来后,先进入B环节处理,再回头继续A的工作,以加强对B环节产能的反馈和控制。

 

五、忙碌,不代表有效率

因为某个部门使用了机器人,效率大大提升,可上游环节很快就出现了供应不足,导致机器人开工不足。这些情况,其实大家心知肚明。可为了配合公司宣传“先进生产力”的要求,工厂不得不加大零件采购,强化上游生产的方法,最终导致半成品积压,订单来不及完成。

 

“瓶颈”一定是执行层显而易见的东西,而显而易见的东西恰恰是决策层最难看见的东西。

 

  所以,忙碌,不代表有效率,那些追求局部效益的系统,往往是最没有效率的系统。

推荐
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经营管理服务,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。
类别:精益生产管理 |   浏览数(109) |  评论(0) |  收藏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,目前已输入 0 个字。
表情 [更多]
匿名评论
登陆账号: 密码: 找回密码 注册
看不清楚,换一张
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